close

在此先聲明一下,因為我幾乎可以說是同時看小說和看劇的,而戲劇和小說的部分劇情有些差距。

待會文中若有前後不太對勁的地方,煩請多包涵,也歡迎留言告知,謝謝大家。

 

 

闔上書本,我嘴角微揚,周圍空氣中似乎還瀰漫圓滿結局中主角兩人的甜蜜氛圍,不甚濃烈但也足夠了。結束這場閱讀饗宴,我想我終究是明白了作者在後記中提及的本書想要表達的涵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女主角趙默笙的名字出自於徐志摩的詩「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同時暗喻著默笙的不告而別,另外作者巧妙地將男主角何以琛的姓名和女主角的名字穿插在一起,變成書名「何以笙簫默」,可謂作者的一大巧思。

整本小說文字並不艱澀,體材也算不上新穎,但作者嫻熟的筆法使小說不落俗套,現實與過去回憶穿插轉換的過程流暢而不生硬,就好似平時我們在做事情時,偶爾也會想起過去的回憶般自然。全書沒有過度浮誇的情愛,甚至連我愛你這句話都只有出現一次,但透過描寫彼此相處互動的過程及當下男女主角的表情來傳達兩人過往愛情的積累和相隔七年重逢後對彼此的猜疑與不諒解,到後來的漸漸冰釋和好。作者細膩的筆觸讓我的腦海中多了一台電視螢幕,隨著視線在行列間的轉移,這書就像連續劇一樣不斷播映著。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願意將就。」這句話是男主角以琛對異父異母的妹妹說的,儘管妹妹喜歡他多年,而女主角默笙也已離開了近七年的時間,但以琛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的始終是默笙,雖然默笙和自己的性格天差地別,各方面的條件也完全比不上自己,但自己就是無可救藥的喜歡她了,默笙就是他的不將就。換成現實來看,七年,真的是一個不算短的時間,都足夠把高中大學完整念一遍了,但以琛卻是用了這樣長的一段時光等待默笙,陪伴他的僅有無數的工作和一張從借書證上拆下來還留有鋼印的大頭照,心甘情願只因為自己的不將就。讀到這句話時,我反問了自己,換作是我,我會願意花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等待一個人只因為她是我認定這輩子的不將就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會願意用盡所有年華,只為了賭一賭那可能連百萬分之一都不到的機率,等那個人回來,因為不是那個人,很多事情都將失去做的意義和動力;不是那個人,很多事物的涵意沒有人懂;不是那個人,內心就永遠不完整。等待,或許就像以琛在回答妹妹為何能這樣無條件等下去時的答案一樣「等待與時間無關,它是一種習慣,它自由自在,而我無力抗拒,卻忽然覺得這長長的時間好像只是我回頭的一瞬」。

 

故事的後半段,算是平鋪直敘地述寫了兩人和好後相戀的生活,兩人互相分享在分別的七年間各自發生的事情與心路歷程,同時經由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更豐盈的感情,了解兩人在彼此心中的重要性,而以琛對默笙的溫柔寵愛則讓學生時期默笙的那些小脾氣一一回籠,儘管偶爾被氣得半死,以琛也甘之如飴。相較前半篇幅兩人重逢及化解誤會猜忌的部分,後半篇的描寫如同清水一般,淡淡地卻沁人心脾,就像一般戀愛的男女,他們偶爾回望過去,但更多時候珍惜當下,並眺望未來,在他們眼裡,有了彼此的世界,是那麼的完整,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真是完美無缺了。我想這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境界了吧!不需要太多的激情及華而不實的諾言,只要兩人還牽著彼此,儘管只是一同漫步,這世界也美得不像話。

-

 

這篇也算是我的寒假作業之一(苦逼高中生= =

所以寫的方式就沒法和一般網上大家看到圖文並茂的讀後感相比,

特愛我文筆並不是很好,尤其最不會寫閱讀心得這類型的文章,

但我真的非常喜歡《何以笙簫默》這個故事,非常推薦給大家,

如果有寫作專業人士路過,懇請給特愛指教,誠心感謝。

arrow
arrow

    澈底特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